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调研 >

半月谈 | 让涉案未成年人“零障碍”重启人生

2023-08-10 14:00:22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鲁 畅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对未成年涉案人员的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北京16区均设有涉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理专区,由2700余名民警组建起一支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通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专业队伍,经过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零障碍”重启人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重疏导、重交流、重感化”

17岁的小钊(化名)去年因盗窃摩托车被警方抓获,作为典型的叛逆期少年,他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态度。

“对这类未成年人,我们需要走进其内心,获得信任。”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法制支队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队长李洋没有急于审讯,而是先对小钊的家庭情况进行走访。李洋了解到,小钊在重组家庭中成长,缺少家庭关爱,在坏朋友带动下脱离家庭束缚,抽烟、打架、逃学,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为此,李洋调整了审讯策略,采取“重疏导、重交流、重感化”的原则,请来与小钊感情最深的小姨作为陪同审讯的监护人……最终,小钊彻底打开了封闭的内心,向民警倾诉自己对家庭的失望和无助,同时表示悔过。

半月谈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未成年人“一站式”综合办案区看到,这里没有冰冷的金属器具,米黄色的墙边放置着圆边的桌椅,上面摆放着毛绒玩具,各式儿童创意画布满墙面……涉案未成年人在温馨的环境里得到“一站式”帮助。

针对未成年受害人及未成年施害人的不同特征,办案人员如何将未成年人保护理念贯穿到日常警务工作中?如何细化涉案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流程、配套保障机制?为此,北京市公安局成立由市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局属35个单位为成员单位,搭建起“一办五组”组织架构体系,构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办公室具体协调、成员单位按责履职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训诫+帮教+社工”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学生小李(化名),去年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男性朋友,两人迅速聊得火热。这期间,男方多次要求小李发不雅照片、视频,还以此威胁提出线下见面并发生关系。赴约当天,小李因紧张害怕而神情慌张,家人留意到情况异常,得知前因后果后马上报警。当日,民警在两人约定地点将对方抓获。

险遭性侵的经历,让小李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司法社工程晨,以一位知心姐姐的身份,潜移默化地对小李进行了帮助。

“一开始,小李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太爱表达。”程晨说,她从小李的爱好“听相声”聊起,说到家庭和学校生活……几次聊天后,程晨发现小李的个性比较内向,父母对她关心较少,在学校只有一位关系不错的同学。为期半年的帮扶中,程晨邀请小李参加了许多集体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慢慢帮助小李恢复了自信,抹去了心中的阴霾。

为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基础,北京市公安部门会同司法社工组织,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未成年人案件社工服务工作行业标准,统一服务内容,细化工作流程,完善配套保障机制,推动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机衔接。同时,创建了违法未成年人公安、监护人、社工“三方共管”训诫、帮教模式。

北京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北京警方共办理未成年违法犯罪案件5000余起。3年来,已累计对1000余名未成年人开展了帮教救助,让涉案未成年人“零障碍”重启人生。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学校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成长环境,而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同样不容忽视。

过好“家庭关”。北京市公安机关各派出所围绕婚姻家庭等领域,发动各类群防群治力量,深入摸排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纠纷、家庭暴力,会同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加大调处化解力度。2022年,各派出所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万余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5900余件。

净化网络环境。多警种联动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从严从细抓好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交通秩序整治,设立法治副校长,开展针对性法律宣传。据统计,北京警方去年共破获影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传播淫秽物品案件37起,关停涉及淫秽色情等内容的账号1600余个。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刘彦表示,从外省市案件态势来看,网络诈骗、传播淫秽物品、兜售违禁药品等违法犯罪中,拉拢、诱导甚至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不容忽视。他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互联网犯罪低龄化、家庭监护责任缺失等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新特点、新动向,研究精准帮教、精准救助的途径,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穿办案始终。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公安系统今后将进一步固化“一站式”办案机制和“专人专办”的办案制度,优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未成年人办案专区功能,提升涉未成年人案件的侦办质效。尤其要强化犯罪临界预防,进一步探索分级预防、分级干预,让违法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降低再犯罪率。

关键词:

相关阅读